数本为热,而从浮见,则数为虚矣。若发汗三段,因不用此方而妄治所致,仍当栀子豉汤主之。
以浮为体,则以大、动、滑、数为用之常,涩、弱、弦、迟为用之变;以沉为体,则以涩、弱、弦、迟为用之常,大、动、滑、数为用之变。欲字、若字,是审其将然,脉之数急,是诊其已伤寒二三日,阳明、少阳证不见者,为不传也。
《易》以“艮”为山,又以“艮”为背。其大便圊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
盖中风伤寒,各有浅深,或因人之强弱而异,或因地之高下、时之乖、和而殊。脉有对看法,有正看法,有反看法,有平看法,有侧看法,有彻底看法。
陶氏分太阴手足温、少阴手足寒、厥阴手足冷,是大背“太阴手足烦疼,少阴一身尽热”之义矣。 此微与前条不同,因未曾妄治,津液未亡,故三日自解。
故中风有烦躁者可用,伤寒而烦躁者亦可用。然知发热恶寒是肺病,肺虚而肝火乘之。